花明楼介绍_花明楼旅游

来源:http://www.ccv160.cn/ 发布:2014年08月21日 作者:深圳康辉旅行社 人气:464
花明楼位于宁乡县境东南,靳江河畔,东北与望城县接壤,西南与湘潭市、湘乡市相邻,东距省会长沙30公里,南距毛泽东故里韶山37公里,西距县城30公里。

花明楼

  花明楼位于宁乡县境东南,靳江河畔,东北与望城县接壤,西南与湘潭市、湘乡市相邻,东距省会长沙30公里,南距毛泽东故里韶山37公里,西距县城30公里。据旧县志载:“昔有齐公,择此筑楼,课其二子攻读其中”,取唐诗宋词之意境,而命名“花明楼”。

  花明楼革命纪念地旅游区位于长、株、潭经济环线内的湖南湘中旅游精品线的金三角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名人优势和区位优势。

  花明楼旅游区因革命伟人、已故前国家主席刘少奇故居建设的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并被评为第一批全国“4A”旅游景点。刘少奇故里是中外人士向往瞻仰的地方。

  该旅游区还拥有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靳尚大夫的宅居地——大夫堂古楚城堡和自然景观秀丽的芙蓉寨。按照规划,以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为主轴,开发大夫堂古楚城堡和芙蓉寨森林公园,建成融合革命传统教育、观光、游览等功能的旅游景区,花明楼旅游区“一体两翼”的全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花明楼是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故里,这里山水秀美,人杰地灵,曾诞生过精于诗、文、书法,被誉为“楚陶三绝”的陶汝鼎,被太平天国封为孝天义王的朱衣点,名播三湘的雕刻家周义,开湘绣先河的画师杨世焯,为美国总统罗斯福绣像的杨佩贞。

  自纪念刘少奇诞辰百周年活动以后,花明楼镇政府和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独具匠心地将革命纪念地与旅游风景区融为一体,游客日益增多,目前,已被评为市级旅游风景区的花明楼旅游区正积极争创省级风景名胜区。

  靳江流域相传为楚大夫靳尚封地而得名。大夫堂是宁乡境内一座着名的古宅,相传为靳尚大夫养老宅第,古块砖片垒砌的高墙、炮台尚存,绕墙而流的护庄河依稀可辨,院内近百亩原始森林,古樟、古枫、古松和奇花异草伴着气势磅礴、建筑宏伟的千年古宅,是开辟休闲、娱乐、住宿的绝好去处。

  与花明楼集镇相距仅七公里的芙蓉寨森林公园,境内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茂林修竹,鸟语花香,奇山秀峰,连绵数十里,森林面积20000多亩,有野生动物70多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人间仙境,自2001年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始,才撩开了她神秘的面纱。

  花明楼正以百倍的热情迎接各位朋友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兴业。

  刘少奇故居基本情况说明:

  刘少奇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871年,于1959年开始对外开放,在“文革”中被迫关闭并遭到破坏,1980年少奇同志平反后再次恢复对外开放。现在的故居为原状陈列,除按原貌恢复了原有的茅房和瓦房外,还陈列了190余件展品,通过这些展品,再现了湖南农家的典型风貌和刘少奇在这里学习和活动的部分场景。

  刘少奇故居概貌说明:

  刘少奇同志故居是一栋坐东朝西,土木结构的普通江南农舍,共有房屋21间半,其中瓦房16间半,茅房5间。故居前临碧水,背靠青山,左有参天古树,右为村民农舍,环境十分优雅。

  刘少奇同志青少年时代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说明:

  刘少奇同志于1898年11月24日在故居出生,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从8岁开始刘少奇就进入附近柘木冲,罗家塘等地的私塾读书,他以自己优异的成绩博得了老师的喜爱和同学们的刮目相看。

  作为一名农家的孩子,他每天放学归来总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或家务,比如放牛、割草、洗菜等。聪明好学的刘少奇每次放牛的时候,总要带上一枝竹笛、一本书,一边放牛,一边看书,累了就吹一会儿笛子。劳动归来,刘少奇就悄悄的来到书房,聚精会神的读起书来,一看就是大半夜。为了让他早点睡觉,家里人只给他半盏灯油,于是他趁家人在书房旁的碓屋劳动时,就在书房和碓屋的间门口读书,到大人们都睡了,他再点灯就读。小小的年纪,他就读过了《资治通鉴》《了凡纲签》《西游记》《水浒》《辛亥革命始末记》等有益的书刊,被人们亲昵的称为“刘九书柜”。

  刘少奇同志1961年回乡在故居活动情况1961年4月1日,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同志回到阔别四十余年的家乡湖南作农村调查。

  5月3日,少奇同志回到了炭子冲,他来到旧居,叫工作人员在他青少年时代的卧室搭起一张临时铺,把作陈列用的桌子临时改为办公桌,便不辞疲倦的工作起来。

  在这里,他先后约请了老贫农成敬常和黄端生,青少年时的朋友李桂生,原炭子冲村党支部书记王升平等,和他们促膝谈心,了解到了农业减产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公共食堂饿死人”,“万头猪场没有猪”等真实的情况。

  5月7日,刘少奇同志把炭子冲村的干部,社员代表请来旧居开座谈会。他恳切的说道:“我将近四十年没有回家乡了,很想回来看看,回来了,看到大家生活很苦。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好,对你们不起。”他细心询问,要求大家畅所欲言。在这次座谈会上,他又提出了把旧居的房子分给当地的农民住,把楼板拆下来做农具。在家乡的这次农村调查,为期四十四天,其中在故居住了六天六晚。这次调查使少奇同志掌握了大量真实的情况,果断的解散公共食堂,拯救了千百万人民,也拯救了民族的命运。

  二、纪念馆

  ⒈纪念馆概况说明: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于1988年11月24日,由-2-已故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剪彩开馆。

  纪念馆建筑面积3200多平方米,其主体是具有民族风格的自由分散型群体式园林建筑,正门楼上悬挂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门匾,广场上红旗烈烈,奇花斗妍,广场侧的亭台水榭,游廊亭廊建在涟涟碧水之中,美丽自然的风光与园林式的建筑相互点缀,别有一番情趣。

  ⒉陈列基本情况说明:纪念馆共有一个序厅8个展室,其中第1-7室为刘少奇生平基本陈列,第八室为音像室。

  该陈列内容由省内和我馆专家拟定,采用生平历史和业绩专题相结合的方法,经国家文物局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专家审定,认为突破了革命历史人物陈列的传统枢架与模式,克服了“千人一面”的弊病。

  该陈列形式上由广州美术学院集美集团公司负责设计和制作。

  展厅正面墙上是“刘少奇和人民在一起”的大型浮雕,他像征着“刘少奇一生始终和人民群众在一起,他所建立的不朽功勋与共和国同在”。序厅两侧分别有背景性浮雕,像征着少奇同志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展厅内共陈列有200余张照片,260余件实物和复制件,7个复原模型和景箱,10个电动图表,5件雕塑艺术品,4处音像点,这些陈列品,通过色调处理,空间构架设计,通过先进的陈列手段,使内容与形式紧密配合,给人强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刘少奇故居纪念馆不断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和改造的力度,尤其是故居的周边环境,尽量保持过去的田园风光。形成了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的四季景观。自建了苗木基地,种植各色花草,装点馆区的不同季节。刘少奇故里就形成了集纪念、瞻仰、游览于一体的具有园林特色的景观。

  交通:从长沙、湘潭及韶山都有旅游专线车抵达花明楼。从长沙到花明楼十分便捷,车费在20元左右。

  门票:18元。